今日健康网
您当前的位置:今日健康网要闻正文

北大援鄂专家组组长胪陈医治进程咱们做对了什么怎样能更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4-05 21:35:52  阅读:9073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安友仲医生是北大援鄂医疗队专家组组长。2月1日,他带着团队参与重症与危重症患者定点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三个病区的医疗救治工作。

从医36年的安友仲医生,先后经历SARS、汶川、雅安地震、H1N1、H7N9、禽流感等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他告诉梨视频,针对重症尽早治疗和注重细节是关键。此次4万多援鄂医护中1.1万是重症科人员,重症医学以后要精益求精,如做好基础医学教育,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

安友仲医生讲述治疗历程:我们做对了什么?

以下为安友仲医生讲述:

我们是2月1号来的,我这一批援鄂几个医院的院长书记都来了,来了以后的目的就是能够调动医院的资源。

前期最重要的是开病房。我们所在的医院不是专门做重症的,实际上更多的是肿瘤病人的。我们就把病房那边都加上排风扇,然后这边就等于自然空气过去那边把它排出去,你就相当于一个单向的流动,这样子的话就能减少污染。

然后把那些流程上稍微改一改,再提出来要需要什么样的呼吸机。我们的一些同事亲自跑到库房去,我们要看哪些机器可以用,哪些机器不能用,把工作提前都铺垫好了以后,后边的事情就好做了,所以这块我倒觉得挺高兴的,就是说你大概还能用你的经验能够为后续同道们的开辟新的战场能够做一个铺垫,能够做一个准备。

因为有序,所以就没有了那种无序的恐慌。

武汉的同道们比我们要艰苦的,一开始也没有很好的防护措施,而且他们当时都经历了一个多月了,从12月份到1月下旬了,那时候都是春节前后,所以那么长时间他们还有疲劳、恐慌。而且特别是,如果自己的同事中招的时候,其实你会很恐慌,很担心的。

1月28日,我们6家医疗队开了一个病房。几乎我们三四天扩大一组病房,因为当时国家也要求我们要尽收尽治。

抗疫的过程中很多医院关了,有好多透析的病人,其实就是没有地方去透析的,所以现在我们把整个中法新城院区的透析的新冠肺炎病人集中在一个病区,所以你看着挺壮观的,10台机器。很多病人的慢性病,治疗是不能够间断的。

作为专家组的组长,你利用你的经验大家一起来讨论,基本上就能够尽可能的防止一些“挂一漏万”的这种这种低级错误,必须得能够把一些细节做好了,其实没什么太多高精尖的东西的。

还有你得“拣伤”。所谓的拣伤是指,在严重的创伤、严重的瘟疫的时候,你要知道哪些病人是现时危险,哪些病人是潜在危险,哪些病人是能够稍微把它往后放一放,你要把这些病人要拣伤,你要去分类,否则你就像转杂技转盘子似的,你转完了一圈,你得回来又看这个又快倒了。你得知道这个数,否则的话你就会手忙脚乱,一会这个倒了一会那个倒了你就会很麻烦。

我们病人其实大部分没有输液,那么尽量的能口服鼓励他口服,鼓励他用最少的药物,尽量的把治疗做得简单。一方面是你的医术,还有一方面是你要真正能够还是那些说的,就是说你要能够让病人感觉到安全,感觉到有希望,感觉到不可怕。

良言一句三冬暖。美国有个医生特鲁多墓碑被人家广泛引用的。“有时是治愈,经常是帮助,永远是安慰。”你要关怀关爱病人,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人已经对自己的生命绝望,就像那天我们茶馆的老先生,转运来前两天老伴去世,转运的时候又是大巴,四五个小时在外头又冷,那时候天气还冷,因为我没吃没喝,连上厕所都不方便。那位老先生已经绝望了,老伴去世了,然后又经过这么一通折腾,他自己已经都没有求生欲了。你怎么做呢?所以生存的欲望是很重要。

对一个大疫当前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是极其重要。要隔离传染源,要切断传播途径。但是我们有好多的地方是错的,而且都是被所谓的大咖们在呼吁出来的。保护易感人群是目的,不是你的处理的原则和手段,手段就两条:第一条隔离传染源,第二条切断传播途径。

你让一大堆的人漂在外头,你怎么保护易感人群?SARS的时候核酸还没普及。难道你不做临床诊断吗?姑且先不论核酸有没有假阳性假阴性的问题,但是,你为什么只能够有核酸阳性,只能有海鲜市场的接触史,你才承认呢?难道他一家人聚集性发病的时候,难道他胸片或者ct上已经出现的时候,难道他发热的时候,难道他咳嗽的时候你不要考虑吗?这一家人都这样了,难道你不收吗?

隔离传染源就是后头我们落实的应收尽收,包括我们的方舱,包括了封城,包括了小区的出入限制,就跟SARS当年在北京一样,等这些东西一做,当时我们人民医院隔离,做起来很快的,后头就都控制了。

湖北省内和湖北省外,在病人目前的重症病人的情况和抢救成功率上,大家都提为什么差那么多。是这些病人早期没有正真获得有效的帮助和治疗,到后头确实有点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真的是很积极很努力,但是这时候往往效果不见得是最理想的。

ECMO也是这10年左右才逐渐在国内逐渐普及起来的,新的设备、新的技术带给我们很多的原来所不具备的能力。这些东西要做,特别是有的时候还非得要这些东西。

但是另一方面不是说一个机器能救命,而是这个机器被合理地正确地使用,才有可能救命。相当一部分的病人,我们大家可以通过前期的扎扎实实的一些治疗,有可能能让他不必要用这些更新的、这些利弊更都比较突出的设备。

这一回,4万多医护人员,其中重症科就占了1.1万人,那就相当不得了。所以我觉得有了量这就做到到了第1步的基础了,重症医学我们将来要做的事情是要越来越精益求精,要做细致。

我国医生的能力和美国还是有差距的。第一,医学院要有好的医学教育。第二,最重要的是毕业以后的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这部分只能是在有资质的好的教学大医院里头去做培训。都经过这些培训了,你再撒到全国各地去,这些地方是必须要有一个顶层设计,要有一个大的战略的。

很多的医生一定要有扎扎实实的生理解剖,从何时开始不看教科书了,从何时天天都追着最著名的文献期刊去读。

文献期刊的变化,说实在的,有可能还得通过时间去通过实践去检验。但是我们现在都已能够在最新最著名的期刊上读到的文章,甚至发表的文章为荣。

但是你的教科书看过,是不是把几十年乃至于上百年来列入教科书的很多的道理,融会贯通了之后,你再去结合着现在新的期刊上的一些文章去不断的去发展呢?你假如没有基础,又总要摘最尖上的东西,平常没问题,但是真要劲的时候可能会有问题。

我也在思考,能不能够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那么下一回我们也可以做的更好一些:包括我们整个的医疗健康的体系,包括我们的应急的疾病的预防控制体系,包括我们的重症战时和平时结合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体系,等等等等。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